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分析诊断
发布时间:2025-09-16 文章来源:互联网

  (一)分析诊断步骤

  1.定向诊断: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,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。

  2.定位诊断:病变部位何在,即解剖诊断。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,结合神经解剖,推断其受损的部位。

  3.定性诊断: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,即病因诊断(血管性、感染性、脱髓鞘性、变性、外伤性、遗传性、占位性、发育异常等)。

  (二)分析诊断原则

  1.意义: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,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。

  2.原则: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、运动障碍、共济失调,临床诊断多从这些症状分析。

  (三)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征

  1.缺损症状:如感觉丧失、肌肉瘫痪等。

  2.释放症状: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、腱反射亢进和巴宾斯基征阳性;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。

  3.刺激症状:如癫痫、灼性神经痛等。

  4.断联休克症状: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,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。如脑休克、脊髓休克等。

  (四)定位诊断的步骤

  1.归纳: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,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/或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的体征和症状。

  2.分析: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/或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的体征和症状。

  3.定位: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的感觉障碍和/或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的结构基础(即在有限区域内能造成相关结构的同时损伤)。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,推测最为可能的损伤部位,并根据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伤后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,推断损伤部位的高低(阐述做出定位诊断的理论基础)。

  4.定性:根据病史等做出大致的定性诊断。

  【注意事项】①尽量用一个病灶来解释患者的全部临床表现;②首发症状往往是病变的始发部位;③并非临床上所有的体征均有相应的病灶存在(如颅高压时的外展神经麻痹),头颅MRI有明确的病灶但患者却无相应的症状和体征(如无症状性脑梗死)。

  以上信息来源互联网,具体情况请到正规医院检测确诊